发布日期:2024-10-07 21:37 点击次数:157
皆白石《五日祯祥》1943年作
端午节时令画。“五日节”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。
艾叶偏倚右侧,左侧菖蒲又称蒲剑,画中数笔,以花青写之,浓墨勾茎,不失“剑气”。浮浅几笔便难懂地发扬出棕子的棱角升沉,浓墨乾笔写出棕绳,旁搭配造型神圣的酒壶、羽觞。
皆白石《端午》
皆白石 端午好意思味图 1953年作
款识 癸巳端午,白石。
此帧端午图作于1953年,已是白石老东谈主最晚年之作。雄黄酒、咸鸭蛋、粽子、荔枝、樱桃,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,白石老东谈主以少胜多,以寥寥几笔将之刻画得大书特书,让东谈主有酒温果鲜之感。此等形象,在前东谈主画作中极其罕有,他们代表了与世俗东谈主同乐同忧的东西,贮蓄着朴素的念念想情谊。
皆白石《端午》
一盘红樱桃、两个粽子,奥密点出作品的主题。凸现出老东谈主节日的欢愉及糊口的热心,av女优的现场诗一般有味感东谈主。最精彩处当属洒落盘外的三粒樱桃及右上角的款识,一下子将画面平允的布局激活了。
张大千 端午习俗 1979年作
款识:雄黄大蒜千年俗,簪艾悬蒲万户欢。祗有老汉枵腹坐,画符吓鬼近来难。古来午日俱画赤灵符,今无复见矣。六十八年午日戏作,八十一叟爰。
钤印:己未(朱) 张爰(白) 大千居士(朱) 春长好(朱) 一目了然(朱)
张大千 五瑞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
款识:癸亥(1923年)五日,仿石涛梵衲画法,奉少白老长兄清玩。大千弟爰,时闲客虎林。钤印:张押、张季爰印
日本少妇题识:五瑞图。戊子(1948年)五月五日,重画枇杷、大蒜并题,大千居士张爰。钤印:张爰私印、大千居士
我国民间历来有把农历五月称为“毒月”,把五月初五叫作“毒日”。在古东谈主看来,五月多事之秋,百毒活跃。其中的“五毒”,蛇、蜈蚣、蝎子、蜥蜴、癞蛤蟆更是令东谈主横目而视。为了拼集这五种毒物,古东谈主枉胆寒计找到了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五拔擢物,合称“天中五端”。
此画为大千旧画重绘之作,癸亥(1923)仿石涛极新俊逸画风,书道遒劲中稍显稚嫩,但不出丑出早期张大千在绘画中的深厚基础和仿古才智。戊子(1948)年重画枇杷、大蒜,笔法简练纯属,敷色雅丽、井水不犯河水。
陈半丁 天中五瑞图
唐云 端午即景
“夏月枇杷黄似桔,年年新果第一批。”“杨柳枝枝弱,枇杷对对香。”端午前后,崇拜江南名果枇杷进修的季节,画家的笔下除了粽子,虽然也少不了又厚味又悦概念金枇杷。
程十发 端午即景
清 任伯年 端午图
款识:端午图。偶见冬心墨迹。山阴任颐画于海上寓斋。
任伯年的《端午图》则素朴淡雅,寥寥几笔,韵味完全,似乎可见作家饮黄酒小酌的悠然场景。端午节吃黄鱼是江浙一带的民风,任伯年小酌的时间当然忘不了这少量。
清 罗聘 端午图 1795年作
清 郎世宁 午瑞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这是一幅类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,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、石榴花和蜀葵花,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,几个粽子洒落一旁。图中的粽子、蒲草等物默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而绘画的。宫中档案说此图“端阳节备用”,标明那时宫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、艾蒿的习俗。
(裁剪/ 张鉴妤)三级电影